少年生命危在旦夕, 多学科协作打败“死神”

来源: 日期:2018-11-22点击:

电影可以重播,

生命不能重来。

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用爱心去敬畏!

世界上最幸运的事,

是当你生命垂危时,

有人负重前行、拼尽全力救了你!

愿你身前常有太阳,心中总有力量!

愿你劫后涅槃重生,再见前程似锦!

日前,一名少年从高楼坠落,伤情十分严重,生命悬于一线,在长安医院院领导及医务部的高度重视下,把国内医疗领域先进的诊疗模式—多学科联合查房及协作支持机制引入重症医学科,举全院资源全力救治患儿,最终获得成功。

11月13日夜间21点48分,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坠楼少年小宇(以下均以此为化名)被120紧急送到了长安医院急诊科。急诊科刘雅东主任回想起当时的情况说到,“当时小孩的受伤情况非常严重,呈昏睡状态,右侧腹股沟肿胀,全身皮肤多处擦伤,皮下淤血明显,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,失血性休克,血压已经测不出来”。急诊科立即开通绿色通道,进一步检查发现患儿骨盆粉碎性骨折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左上肢骨折、胸部闭合性损伤、气胸等,给予快速补液、输血等措施后,将患儿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。

640.webp.jpg

医院当晚成立了抢救小组,唐挺副院长任组长,骨科戴先文主任、重症监护室蔡世文副主任任副组长,启动了紧急救治预案,儿科、骨科、神经外科、普外科、胸外科、血管外科、麻醉科、输血科、药学部等多个科室骨干力量连夜迅速就位,联合会诊讨论最优的救治方案,一场紧急而有序的大抢救随即展开。

640.webp (1).jpg

患儿入住ICU时体温35.2℃,心率172次/分,呼吸36次/分、血压0/0mmHg,神志呈浅昏迷状态,呼吸困难明显,生命危在旦夕,立即给予气管插管,机械通气。由于患者失血量大,常规输血速度已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,主管医生王超15秒内独立完成 B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,为抢救患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,用无创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患儿心脏功能、肺水、腹腔及容量的变化。胸外科吴耀军主治医生为患儿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,明显缓解了呼吸困难。到14日凌晨4点时,平均动脉压逐渐升至50mmHg,心率也下降到120次/分。

640.webp (2).jpg

每天的多学科查房,在唐挺副院长及医务部郭宏林主任的主持下,多位科室主任来到重症监护室进行会诊,大家遵循最新的指南及共识,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,共同制定最新的治疗方案。

640.webp (3).jpg

骆红霞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6人,在“骨盆多发性骨折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”后,携带转运呼吸机在影像科行RevolutionCT检查,快速完成了腹部及盆腔CTA的检查,明确了出血的原因。经过多学科会诊及讨论,医学影像科刘振堂主任及血管外科于黎明主任,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,在设备先进的门诊杂交手术室内,骨科贾晓康副主任倾力配合、麻醉科强丽宁副主任带领三位麻醉师保驾护航、重症监护室三位医生陪伴,面对患者病情复杂,手术难度大、风险高的状况,于黎明主任及其团队沉着冷静、从容应对,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严肃,终于顺利完成了“腹主动脉造影+右臀下动脉、闭孔动脉栓塞术”,动脉栓塞效果良好,控制住了出血。手术室外,患者家属泪流满面、心急如焚,当骆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,携带高端医疗支持设备,一路畅通的把孩子安全送回ICU,全家人充满了感激之情。为了这一切,长安医院医护人员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与努力!

640.webp (4).jpg

640.webp (5).jpg

小宇的状况牵动着长安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心,参与抢救的重症医学科蔡世文副主任、王超医生、师博医生已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回家,事后当谈起患者时,眼眶泛红的王医生说到“每次我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,觉得世界还有那么多美好与精彩他还没有体验过,我必须拼尽全力让他好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!”,多么质朴的语言,多好的长安员工。抢救小组共开展多学科查房4次,33个小时为患者输血7800ml。无论是在ICU病房、办公室,还是在抢救小组微信工作群里,30余位医护人员都始终密切关注着小宇的病情。令人欣慰的是,在多学科“保驾护航”之下,经过重症医学科的加强监护,经过一周的治疗及抢救,患儿的病情最终稳定了下来,脱离了生命危险,可以进行下一步骨盆修复手术治疗了。

640.webp (6).jpg

众所周知,高空坠落伤患者病情往往复杂,死亡率高,抢救难度非常大。近年来,我院十分重视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工作,整合了重症医学科、急诊科、普外科、骨科、神经外科、麻醉科、胸外科、营养科、心身科、药学部等相关科室的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,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最及时、最有效、最安全的医疗救治,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间,为更多的危急重症患者创造生命的奇迹!

快捷导航